发表时间: 2024-04-28 18:27
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
丨首发于头条号:小陈茶事
丨作者:村 姑陈
《1》
有喝茶习惯的人,几乎一日不可无茶。
只要闲下来有空,就会不由自主的坐到茶桌边上,泡上几冲茶,悠哉悠哉地打发时间。
收拾茶桌,摆置茶具,翻找茶叶,赏茶闻香,出汤观色,啜茶细品,感受回味。
沉浸其中,时间总是过得特别快。
转眼间,四月已到尾声。
春色已暮,春夏之交的景色正好。
赶上五一假期,很多人都有出行游玩的打算。
前两天去武夷山时,同一车厢内,游客群体占了大多数。
去漂流、去爬天游峰、去看大红袍、去白云寺……
“若待上林花似锦,出门俱是看花人。”
然,出门在外时,很多茶友会有这样的喝茶遗憾。
感觉隔一天、两天没喝茶,总感觉心里空落落的,仿佛缺少了什么。
但随便用保温杯泡茶吧,哪怕再好再贵的茶,闷上几小时后茶味也变了,喝不到干净纯粹的鲜醇爽口感。
试问,假期坐动车长途出行,怎样才能“有质量”的用保温杯泡茶喝?
《2》
一、选对适合泡茶的保温杯。
远的不说,用保温杯泡茶的底线在于内胆材质要符合食品专用级。
否则,别说用于泡茶,哪怕日常喝热水,也是能不用就不用。
身边有朋友分享过,他现在遇到礼品式免费赠送的中低端保温杯,都是婉拒。
因为即便收下了,自己也不会用。
早些年,家里攒了不少这样的鸡肋保温杯。
有楼盘活动送的,有积分免费兑换的,也有网购茶叶时商家送来的。
但这些赠品保温杯多数是杂牌,并且还没有材质标识。
有些甚至一打开,里面还有一股怪异的金属味,根本不敢放心用。
于是闲置下来,早三、四年前因为搬家换地方,索性彻底断舍离,将它们全部当成废品,没有继续再留。
朋友的这番经历,颇为典型。
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,用保温杯泡茶之前,一定要确保内胆材质过关。
选食品级不锈钢内胆,或者高温陶瓷内胆,用于泡茶接触茶水,更能添一份基础保障。
《3》
二、保温杯的杯底与螺口要清洗到位。
市面上的保温杯,多数是直筒造型,直筒大肚、直筒窄口、直筒直身……
外形看起来,具有流畅的现代线条美感。
但可惜,内壁难以清洗,容易留卫生死角。
许多人用保温杯之后,往往是往里装入清水,拧上盖子。
再拿起来随便晃一晃,倒掉废水简单冲洗一番之后了事。
如果仅是喝热水,这种“简单洗”的模式也就算了。
泡过茶叶、咖啡、菊花茶、红枣枸杞之类的饮品后,再重复上述动作,随便冲洗100%洗不干净。
杯子的内壁与底部,会留下残留气味与痕迹。
旋盖式保温杯的螺口,也容易藏污纳垢。
使用完毕,在清洗的时候,需要借助工具认真多次刷洗。
杯底刷、缝隙刷等,不可不备。
不然用布满茶渍污垢的脏兮兮保温杯泡茶,哪怕再好的茶也会受到污染。
被沾上闷味等不良气息后,何谈风味水准?
《4》
三、投茶量别太多。
保温杯泡茶要想好喝,不能放太多茶。
单次泡茶用量,宜少不宜多。
哪怕少放,也别多放。
不然,茶味很容易闷得“浓、苦、酽”,刺激性非常强。
喝上一口,全是浓苦味道,全然体验不到好茶的柔润细腻。
通常,泡一杯350-500毫升左右的茶水。
单次干茶用量,仅需2-2.5克左右。
由于保温杯泡茶,属于长时间高温持续闷泡。
茶叶内部的低沸点芳香物质,容易受影响,闷到最后难以体现清香、花香、鲜香等风味。
同时,内在的茶味物质也会一股脑儿悉数浸出。
原茶味物质的浸出,与泡茶水温呈现正比。
同样是沸水泡茶,盖碗泡与保温杯泡的水温区别是降温曲线不同。
盖碗泡茶时,往里冲入沸水后,水温便会不断下降。
而保温杯的保温性能好,散热慢,热量不易散开。
极端高温下没必要放入太多茶,不然茶味一次全部泡开后,那股浓到齁嗓子的重口刺激滋味,没几人hold得了。
《5》
四、选对适合保温杯泡的茶叶。
市面上的茶叶,种类众多。
绿茶、红茶、花茶、白茶、岩茶、铁观音、单丛、普洱等。
各式各样,不尽相同。
从泡茶自主权看,自己花了真金白银买来的茶,不论用什么茶具泡茶,都是个人自由。
但从风味水准方面考虑,不是所有茶都适合放进保温杯。
绿茶与红茶之间,发酵度更高的红茶相对更适合保温杯泡。
不发酵的绿茶,注重清新清香,选玻璃杯直接泡更好。
动车出行,如果觉得玻璃杯不便携带,选食品级航空杯、或者带盖的双层玻璃杯泡绿茶,会比保温杯直接高温闷泡来得好。
喝岩茶,原则上主张用盖碗逐次、逐道、逐冲泡茶。
出门在外实在没有泡茶条件,需要用保温杯泡岩茶时,可以考虑装点碎末带出门。
买点植物纤维制成的茶包袋(隔渣袋),装入少量碎茶后直接泡。
从风味体现上,选做青做熟、焙火到位的传统风味岩茶的碎末,在保温杯泡与直接煮茶时,茶汤醇厚甘润风味更具保障。
用保温杯泡白茶时,更推荐选有年份的茶。
比如,存了3以上的老白茶。
从便携性考虑,坐车出门如果不想带上茶叶罐、密封袋增加行李负担。
买点原料好、工艺靠谱、仓储到位的老白茶饼干茶,是不错的“出行茶”选择。
《6》
五、别闷太长时间,要及时喝茶。
用保温杯泡茶,多数人是采用常规模式——直接泡。
往里投入干茶,倒入沸水,拧上瓶盖,携带出门慢慢喝。
但这种做法的局限是,泡久之后茶味不好喝。
哪怕少量投茶下,茶味没有泡浓。
泡出来的茶汤在长时间氧化之后,也会出现汤色加深偏暗、茶味爽口度下降的问题。
为了喝到风味有保障的茶水,泡在保温杯内的茶,建议4、5个小时内喝下。
然而长途出行时,从出门提前泡茶收拾行囊,到打车到动车站,再到候车等待……
到了目的地再打开瓶盖喝茶,保温杯内的茶水早就因为闷泡太长变味。
在直接泡茶基础上,也有这样的改良方法。
即,用保温杯保温茶水。
临出门时,用盖碗泡茶,连续冲泡数次将茶汤倒进保温杯内保温。
能避免投茶量过多,或者闷泡时间太长,导致茶味过浓。
但仍需要及时喝下茶汤。
不然茶汤放到不新鲜后,即便倒出来喝茶时茶水依旧温热,口感也会下降。
《7》
最后,从我们这些年经常出差摸索出来的经验看,还有一种终极方法可选。
即,选择现场泡。
出门时,从家里带一大瓶刚烧开的沸水,装入保温杯内。
烧水时,要选平时家里用的泡茶水,纯净水、矿泉水、山泉水皆可。
不然,直接用高速休息站、动车站、或者动车上提供的热水,总感觉味道不对,会影响茶汤滋味。
带上一瓶热水,坐车出门,中途口渴打算喝茶时再现场泡。
打开瓶盖,往里投入一小片茶叶。
(我们出差最常用的是随心泡,一款2017年春寿眉压成的饼干茶)。
小巧一片,仅2.5克。
放进保温杯内,泡上10-15分钟左右,倒出来直接喝。
不论何时何地,“现喝现泡”的茶汤风味会更精彩!
原创不易,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,请帮忙点个赞。
关注【小陈茶事】,了解更多白茶,岩茶的知识!
小陈茶事村姑陈,专栏写手,茶行业原创新媒体“小陈茶事”主笔,已出版白茶专著《白茶品鉴手记》,2016年-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