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表时间: 2025-02-01 08:40
2025年中国农历春节已经到来,大家从龙年迈入蛇年。
蛇,俗叫长虫,体圆而细长,有鳞,没有四肢,在中国文化里,蛇是一个很矛盾的存在。一方面,它来去无踪,善潜伏于幽暗之处,加之有些携带剧毒,往往令人生畏,也由此多诞生了一些如蛇蝎心肠之类的贬义词;另一方面,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,它又与人类的诞生深度捆绑,人类之祖伏羲和女娲在文献中的记载,就是人首蛇身或人身蛇尾。这种敬畏交织,也演变出了远古人对它的图腾崇拜。
随着城镇化建设,居于楼厦之中的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可能很难见到活生生的蛇。不过,在渤海海域的一个小岛上,国家专门为这里的蛇划了一片保护区。
享此殊荣的蛇,名为蛇岛腹,有毒,中国特有,仅分布于辽宁省。
它们居住的地方,名字就叫蛇岛,面积73公顷,再加上500米以内海域,共有面积329公顷被划入保护区。1963年,我国在辽宁大连蛇岛建立首个海洋保护区,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保护生存在这里和附近海域的上万条蝮蛇;1980年,蛇岛和附近的大连老铁山一起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海洋保护区,主要保护对象囊括了蛇岛蝮、候鸟及其生态环境。
冷酷中透着一丝呆萌的毒蛇(图文无关) 图源:https://www.pexels.com/zh-cn/photo/28237598/
蛇岛蝮最开始被误认为是中介蝮——一种在我国分布区域较广,知名度较低的毒蛇,后经科研人员经过深入的分类学研究后被明确为新种。科学家认为,蛇岛腹具有生态种意义。生态种是1992年提出的概念,指的是因适应不同生态环境而形成的物种。
蛇岛蝮便是其中的代表性物种。它们是世界上唯一一种既冬眠又夏眠的毒蛇,盘踞在这片海中小岛上,栖息范围不大,它们为了适应岛屿生活,无论是外部形态、骨骼形态等分类特征,还是生活习性上都与其他陆生类群产生了极大的分异,并锻炼出了很强的耐饥和耐渴能力。它们食物来源比较单一,主要以岛上的鸟类和鼠类为食,食物保障和沿东北亚大陆迁徙的候鸟密切相关,因此在冬夏鸟类迁徙少的季节,它们通过休眠抵御食物匮乏,春秋再随着迁徙过境的候鸟,进入活动高峰期,蛇与鸟也构建起了一种特殊的岛屿生态系统。同时,由于岛上缺乏天然淡水,蛇岛蝮要靠吸吮不多的雨水和清晨的露水来维持正常的生理代谢。
上述生境状况,也导致蛇岛蝮们容易受到气候变化的威胁。现被列入《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》二级。保护区设立后,禁止外人登岛进行打柴、打猎、拣卵石、捕蛇等一切非科学研究活动。凡以科学研究为目的,需到蛇岛进行工作时,必须经旅顺大连市卫生局批准。
2024年7月,辽宁大连蛇岛—老铁山候鸟栖息地成功扩展列入《世界自然遗产名录》,成为辽宁乃至东北地区第一项世界自然遗产。
在我们欢度新春佳节的时候,蛇岛蝮们正处于冬眠期,就让它们好好睡吧。
文|Tammy 审|cherry 编辑|Leah
参考资料:
1.
2.蛇岛蝮
https://baike.baidu.com/item/%E8%9B%87%E5%B2%9B%E8%9D%AE/776131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