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表时间: 2025-01-09 09:54
踏入宝宝纯真的天地,每一次微笑都是新发现。跟着蜜伢儿月嫂导师何老师一起,探索科学育儿的奥秘,为你揭开科学育儿的神秘面纱,一起在爱与智慧中,陪伴小天使健康成长!
每一个小婴儿都是降临人间的天使,而月嫂们就如同守护天使的卫士。可你知道吗?在宝宝成长的初期,有一个“隐形杀手”——呛奶,正虎视眈眈,稍不留意,就可能威胁宝宝的生命安全。
婴儿神经系统尚在“萌芽”,反射弧还很稚嫩,一旦呛奶,那可是凶险万分。奶液要是赖在气道不走,阻塞了呼吸的通道,窒息的阴影即刻笼罩;更要命的是,婴儿的大脑细胞对氧气极度“苛求”,短短5分钟断氧,就可能与这个世界永别。
所以啊,月嫂们照顾宝宝时,眼睛可得时刻盯着,千万别让呛奶钻了空子!
吐奶引发的“小风波”
刚来到世上的宝宝,呛奶就像个不请自来的“常客”,好在大多数时候,宝宝自己能调整、咳一咳就把问题解决了。要说这呛奶的最大“元凶”,非吐奶莫属。想象一下,奶水在食道里“迷路”,逆流到咽喉,宝宝一吸气,哎呀,直接闯进气管,这就呛上了。为啥宝宝这么容易中招呢?还不是因为神经系统没发育好,反射弱,呛进去的奶想咳出来,太难啦,气道被奶液这么一堵,窒息的危险说来就来。而且,婴儿大脑细胞对氧气那是“分秒必争”,供氧一断,后果不堪设想,可见呛奶这事儿,真不是闹着玩的。
维生素A缺失的“信号”
有时候,宝宝呛奶可不只是吐奶那么简单,它还可能是身体发出的“警报”。研究发现,呛奶和维生素A缺乏关系匪浅。维生素A可是维持宝宝皮肤黏膜上皮细胞组织健康的“大功臣”,要是缺了它,位于喉头上前部的会厌上皮细胞就会“消极怠工”,萎缩角化,吞咽时会厌没法好好盖住气管,呛奶就成了家常便饭。所以,如果宝宝频繁呛奶,月嫂们可得多个心眼,是不是该给宝宝补补维生素A啦。
直立抱?大错特错!
好多月嫂一看到宝宝呛奶,心急如焚,下意识就把宝宝抱起来靠在肩上拍背。殊不知,这一抱,可能把事情搞砸了。宝宝呛奶时身体直立,奶液就像找到了滑梯,顺势往下,直冲进气管、肺部,这不是雪上加霜嘛!那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呢?
正确急救三步走
PS:要是宝宝呛奶后呼吸、心跳骤停,别犹豫,立刻拨打120,争分夺秒送医院,这可是和死神赛跑啊!
新生儿的神经系统就像个半成品,呛奶窒息的风险特别高。一旦宝宝中招,小脸青紫,全身抽动,呼吸乱得像一团麻,还吐出奶液、泡沫甚至鲜血、黑水,这时候,每一秒都珍贵无比。
就地取材,立即行动
严重窒息时,宝宝根本等不及去医院,爸妈和月嫂就得变身“超级英雄”,就地展开急救,和死神抢时间。
体位引流很关键
清除口咽异物不能忘
刺激哭叫咳嗽有大用
用力拍打宝宝背部,或者狠狠揪掐刺激脚底板,别怕宝宝疼,这疼能让宝宝哭叫、咳嗽,把气管里的奶咳出来,呼吸就能缓一缓。
辅助呼气来助力
抢救者双手拢在宝宝上腹部,像给气球打气一样,冲击性向上挤压,把气道里的呛奶喷出去;手一放松,宝宝就能回吸点氧气,反复操作,直到窒息缓解。在这期间,别忘了拨打120,随时准备送医院进一步救治。
“急惊风”式喂奶
宝宝饿坏了,喂奶时跟个“小饿狼”似的,喝得又急又猛,或者吃完奶拍拍嗝的步骤直接省略,这都容易让奶在气管里“翻跟头”,引发呛奶。
奶瓶“漏洞”太大
奶瓶奶嘴的孔洞要是开得太大,奶水流起来像瀑布,宝宝小嘴忙不过来,来不及吞咽,可不就呛着了嘛。
喂奶姿势“不及格”
斜抱或者干脆躺着喂奶,宝宝的呼吸道没法保持顺畅,奶液就容易“抄近道”钻进气管,呛奶在所难免。
呼吸道“亮红灯”
宝宝要是呼吸道生病了,鼻子不通气,呼吸本来就费劲,这时候喂奶,就像给宝宝的呼吸“添堵”,呛奶风险飙升。
把握喂奶“黄金时机”
别在宝宝哭得上气不接下气或者笑得前仰后合的时候喂奶,也别等宝宝饿到“前胸贴后背”才喂,这时候宝宝吃得急,容易呛。宝宝吃饱了,就别硬塞,强扭的瓜不甜,还可能出意外。
喂奶姿势“精准拿捏”
控制奶速“恰到好处”
全程“眼观六路”
喂奶时,妈妈得时刻盯着宝宝,别让乳房把宝宝鼻孔堵住了。要是看到宝宝嘴角溢奶或者口鼻周围变色发青,赶紧停喂。要是宝宝之前呛过咳过,或者是早产儿,更得小心伺候,实在拿不准,找医生指导指导。
拍出“嗝”声才放心
喂完奶后,把婴儿直立抱在肩头,轻轻拍背,就像给宝宝的小肚子做按摩,帮它排出胃里的气体,直到听到那一声清脆的打嗝声,才能把宝宝放回床上,安安稳稳睡大觉。
月嫂们,守护宝宝的每一口呼吸,就是守护他们的未来。记住这些呛奶知识,让宝宝在成长路上无惧“呛奶危机”,健康茁壮成长!
作者介绍:何进丽女士,蜜伢儿品牌联合创始人兼派单老师,多家月子会所特聘讲师,金牌月嫂导师。8年母婴月嫂行业经验,被中国家庭服务业协会评为“先进个人”称号,精通母婴护理、产后康护、月子餐、催乳开奶、小儿推拿、蒙氏早教等技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