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表时间: 2025-01-23 14:36
谢正义
春节的脚步渐近,年的气息在空气中悄然弥漫。每至此时,有个问题总会在我心头萦绕:今年,该给孙女、孙子发多少压岁钱合适呢?
回想起孙女、孙子出生时,那小小的身躯,一个六斤六两,一个七斤七两 ,满是新生的希望与喜悦。每年的压岁钱,我给他们分别包了 6600 元和 7700 元的红包,这数字,既有着对他们未来顺遂的期许,也饱含着我初为人祖的激动与疼爱。
古人对压岁钱,早有诸多描述。“百十钱穿彩线长,分来再枕自收藏,商量爆竹谈箫价,添得娇儿一夜忙。” 袁景澜笔下的这一场景,生动地展现了孩子们收到压岁钱后的欢喜与忙碌。他们仔细盘算着这笔 “财富”,是用来买爆竹,还是换那能吹出清脆声响的竹箫。压岁钱,在古人的诗词里,是春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,是长辈对晚辈的庇佑,也是孩子们童年的欢乐源泉。
我的孙女和孙子远在外地,平日里我工作繁忙,一年到头也见不了几次面。每到春节,我总会给他们发个大红包,希望能借此弥补我对他们照顾不周的遗憾。这红包里,装的不只是钱,更是我满满的牵挂与爱。
思绪飘回自己的童年。我出生在上世纪七十年代,那时父亲在煤矿上班,母亲独自一人在农村老家拉扯我们兄弟四人。日子过得十分拮据,家里的每一分钱都恨不得掰成两半花。但年幼的我,却无比盼望春节的到来,因为只有在春节,才能得到父母给的压岁钱。那时候,压岁钱不过一角或两角,可在我眼中,那却是一笔 “巨款”。
拿到压岁钱的那一刻,内心的喜悦简直无法言表。晚上睡觉,都要把钱放在枕头底下,一遍又一遍地摩挲,仔细盘算着它的用途。是去买那早已看中的小人书,沉浸在精彩的故事里;还是买喜欢的玻璃球,和小伙伴们在阳光下尽情玩耍。为了这个决定,常常辗转反侧,思量许久。那一角、两角的压岁钱,承载着我童年的欢乐与梦想,成为了记忆中最温暖的片段。
几十年的时光如白驹过隙,如今的我,已从当年那个懵懂的孩童,变成了有孙女、孙子的爷爷。角色的转变,让我对压岁钱有了更深的理解。给孩子们压岁钱,不再是简单的金钱往来,而是亲情的传递,是对晚辈的祝福与期待。
如今的生活条件好了,给孩子们的压岁钱数额也比过去多了许多。但我知道,这数额的变化,不仅仅是因为经济的发展,更是因为我对他们的爱愈发深沉。我希望这些压岁钱,能给他们带来快乐,能在他们成长的道路上,留下一些温暖的回忆。
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,春节的团聚显得尤为珍贵。压岁钱,就像是一条无形的纽带,将我们祖孙三代紧紧相连。它跨越了距离,跨越了时间,让亲情在岁月的流转中愈发醇厚。
春节即将来临,我想,今年给孙女、孙子的压岁钱,依然不会太少。我希望当他们收到红包时,能感受到我的爱,能像我小时候一样,满心欢喜,对未来充满期待。因为,这压岁钱里,藏着的是岁月的痕迹,是亲情的延续,更是我们一家人共同的幸福密码。在新的一年里,愿我的孙女、孙子健康快乐地成长,也愿这份压岁钱所承载的爱,永远陪伴着他们。
作者简介:
谢正义,现居于安徽省淮北市,文学作品散见于报刊和网络平台。
《巴蜀文学》出品
主编:笔墨舒卷
投稿邮箱:gdb010@163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