毛孩侍养笔记

小猫行为与人类婴儿反应之间的相似点探讨

发表时间: 2025-01-26 08:34

小猫行为与人类婴儿反应之间的相似点探讨

如果你养过猫,你可能尝试过一个动作,那就是捏住猫的后颈肉,这样原本呲牙咧嘴的猫大概率会变得乖巧。如果你养的猫是母猫,它又恰好生过小猫,那么你一定见过猫叼着小猫的后颈,小猫老老实实。

其实,不仅仅是猫,绝大多数的猫科动物的母亲都是这么搬运自己的孩子的,毕竟小幼崽只知道探索这个未知的世界,对危险一无所知,如果不及时的将它们叼回领地中心去就会有有危险,老虎、狮子等猫科动物都会用这一招,而且屡试不爽。

那么,这种行为究竟是个什么原理呢?人类的婴儿是否能用这个方式达到奇效呢?我们一起来聊聊这两个有意思的问题。

动物的乖巧开关?

除了猫科动物,这个动作同样适用于猫科、鼬科灵猫科‍以及熊科等动物,还有一些爬行动物,甚至是昆虫,可见,这个动作可以说是动物的乖巧开关,一旦打开,再调皮捣蛋的幼崽也会变得乖巧。

而这个行为其实科学家们早在20世纪初就注意到了,比如俄亥俄州‫立大学的医学教授托尼·布芬顿带领的研究小组就对猫的各种行为进行了研究,所以才有了《Cat Mastery》(猫精通)这本书,在书中就有对猫进行活页夹夹后颈的实验描述,参与实验的31只不同年龄的猫,绝大部分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这种反应。

于是,这个动作有了学名-“捏”诱导行为抑制,英文名pinch-induced behavioral inhibition,简称 PIBI。这个动作既然对许多动物都有效,那么一定是有它的科学道理的,根据科学家们的深入研究,终于揭开了谜团。

首先,这个动作源于应激反应,一般情况下,动物的应激反应会在遇到紧急情况时触发,比如我们人面对威胁时,会本能的想要战或者逃,而这也是大多数的动物在面对危险时的应激反应。但应激反应并不只有这两种,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到过猫抓老鼠,一些老鼠在看到猫之后,竟然一动不动,而这就是应激反应的第三形态-强直静止

强直静止通常在一些特定的行为和极其危险的情况下才会出现,举个例子,鲨鱼就是典型的强直静止动物,早在20世纪初,迈阿密大学海洋生物学博士和教授塞缪尔·格鲁伯(Samuel H. Gruber)在红树林研究柠檬鲨时,意外发现,他无意中将柠檬鲨翻过来之后,发现柠檬鲨似乎进入了假死状态。当再次将其翻转过来后,柠檬鲨会迅速地苏醒。

有了
这个实验后,科学家们又实验了多种鲨鱼,最终发现绝大多数的鲨鱼都有这种行为,而且研究发现,虎鲸捕杀大白鲨‭时就会故意将其撞翻,让其进入强直静止状态。

而老鼠被猫吓得一动不动的原因其实来源于气味刺激,研究表明,猫尿液中的2-苯乙胺会刺激老鼠产生神经抑制,从而出现应激反应的第三形态-一动不动。

许多昆虫在遇到危险时的装死也是一个道理。而猫以及其他哺乳动物道理也类似,不过,它们是行为刺激,就是用嘴咬住后颈肉,这种强直静止会让母亲更好的转移幼崽。

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这并不是动物们一生的名命门,而是会随着年龄的变化而衰减的,早在2021年,美国的科学家们就用到了142只各个年龄段的猫进行了系统的实验,结果发现,虽然每个年龄段的猫都有部分甚至是全部出现了这种反应。

但出现反应的数量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减少,具体数据如下:100.0% 的小猫(0-0.5岁)、74.1% 的幼猫(0.5-2岁)、69.8% 的成年猫(2-6岁)、53.1% 的成熟猫(6-10岁)和 53.8% 的老年猫(10岁以上)。由此可见,如果在野外遇到了猫科动物,别想着去捏它们的后颈,因为成年后的它们对这个动作越来越不敏感了,还是滑铲保险一些。

人类婴儿
有没有这个“开关”?

人类婴儿应该是地球上所有幼崽中最能哭闹的存在了,当然,哭闹是婴儿的天性,而这个天性之所以没有被淘汰掉,与人类祖先群居以及人类大脑不断进化带来的生态位提升有关。

我们言归正传,如果有这个开关,不听话的时候一捏脖子,世界就变得清净了,但遗憾的是尽管诸多动物幼崽都有这个开关,但人类的婴儿是没有的,他哭的时候你如果去捏一下,他会哭的更凶。

不过,作为一位带过两个孩子的人来说,拿捏爱哭的孩子也不是没办法,在婴儿期,孩子哭闹无非就‬是四个原因:尿了(或者拉了)、饿了、生病了以及找人。第三种情况比较少,前两种情况也比较好解决,而最后一种情况其实源于婴儿的安全感缺少。

在他醒着的时候,看不到自己熟悉的人,哭闹是正常的,针对这一类孩子,抱着是最管用的,但是第一个孩子的血泪教训就是不要他哭了你再去抱,这样就会给他一种我哭你才抱的条件反射,而是在他要发作之前(开始变脸,脸也逐渐的开始红温)赶紧抱起来。

写在最后

捏住后颈确实对许多动物的幼崽都管用,但人类是个例外,这可能与人类不会有这个诱导动作有关,毕竟人类有灵活的双手和双臂,转移孩子只需要抱着就可以了,而其他动物就只能用嘴巴,而动物幼崽的身体比较脆弱,显然肉多皮松弛的部位是最好叼的,所以才逐渐的有了这个反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