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表时间: 2025-01-26 16:18
如果把心脏比作一片“土壤”,冠状动脉就是灌溉土壤的“河道”,“河道”被堵,“土壤”得不到灌溉而逐渐“枯死”,这个过程就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,简称冠心病。
据中国疾病死亡人数最新统计报告显示,我国每年发生心源性猝死的人数约为54.4万,这意味着平均每一分钟便会有一个人死于心脏骤停。导致心源性猝死的大部分原因——急性心肌梗死(AMI),在所有心脑血管的疾病中,心梗的致死率排在第一位。我国每18—20秒就有一人发生心梗,每3个心梗就有一个猝死的,堪称所有致命疾病中的“头号杀手”。
关于冠心病,听听医生怎么说……
一、冠心病是什么
1.冠心病是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。心肌的血液供应来源于发自主动脉根部的左、右两支冠状动脉,当这两条动脉及其分支发生粥样硬化或血管痉挛时,会导致管腔狭窄或闭塞。
2.冠状动脉管腔狭窄超过50%—70%时,会发生冠状动脉循环障碍,致使心肌供血不足,引起心肌氧供需不平衡,出现心绞痛等临床症状,当冠状动脉管腔完全堵塞时,心肌缺血、缺氧、坏死,引起心肌梗死。
二、冠心病对患者的日常生活有哪些影响
冠心病可能对日常生活产生一系列影响,具体的影响因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、治疗方法和生活方式等因素而异。
(1)病程的早期主要表现的是心绞痛,而心绞痛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。
(2)病变发展到心肌梗塞,会表现出更为严重的症状,包括严重的心绞痛、心律失常、心力衰竭、猝死。
(3)病情进一步发展,心力衰竭。病人表现活动能力受限,不能平卧,全身浮肿等多器官功能受累。
(4)病情的晚期缺血性心肌病。到这一步就非介入和搭桥所能解决的了,可能需要心脏移植或人工心脏植入。
三、如何评估一个人是否易患冠心病
医生通常综合考虑以下高危因素来进行危险评估:
(1)个人病史:包括是否有高血压、高胆固醇、糖尿病等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。家族病史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,因为遗传因素可能增加患冠心病的风险。
(2)生活方式因素:包括吸烟、饮酒、饮食习惯和运动情况,不良的生活方式习惯可能增加冠心病的风险。
(3)年龄和性别:年龄是冠心病风险的一个重要因素,通常随着年龄的增长,患冠心病的风险也增加。男性在一定年龄范围内通常比女性有更高的冠心病风险,尤其是在更年期之前。
(4)血压:高血压是患冠心病的一个独立风险因素。医生会关注收缩压和舒张压的水平,并根据这些数值评估患者的心血管健康状况。
(5)胆固醇水平:高胆固醇水平,特别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(LDL-C)水平升高,是冠心病的一个危险因素。同时,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(HDL-C)水平较低也可能增加患冠心病的风险。
(6)糖尿病:糖尿病是一个独立的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。高血糖水平可能损害血管壁,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。
(7)体重指数(BMI):超重和肥胖是冠心病的独立风险因素。BMI是一种衡量体重与身高之间关系的指标。
(8)活动水平:缺乏体育锻炼是冠心病的一个危险因素。适度的有氧运动可以帮助降低患冠心病的风险。
(9)冠心病病人的血管造影情况、超声的心功能评价等综合手段来评估冠心病的风险程度。根据评估结果,医生可以制定个性化的预防和管理计划。重要的是,这些评估通常需要在医生的监督下进行,以确保准确性和合理性。
四、冠心病如何被诊断
冠心病的诊断主要根据临床症状、体征和辅助检查结果。辅助检查有心电图、动态心电图、心肌损伤标记物、冠脉CT和冠脉造影等。
冠状动脉造影是临床诊断冠心病的“金标准”,是一种较为安全可靠的有创诊断技术,通常选择右侧桡动脉穿刺,从而将导管送至心脏表面的冠状动脉,并注入造影剂。医师可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情况明确动脉血管的数量、形态,进而有效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和范围,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可靠依据。